试论瑶医学治疗法则蕴涵的科学性

时间
2007-01-11

瑶族是居住在我国南方举世闻名的一个山地民族,俗称“岭南无山不有瑶”,其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瑶族聚居地区大多处在温带和亚热带,群山苍苍,林海茫茫,溪流纵横,河谷交错,生态环境独特。那里的动植物资源丰富,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瑶族特色。

独特的自然环境,加之交通不便、经济不发达,使得古代瑶族聚居区严重缺医少药。为了本民族的繁衍生息,瑶族人民应用当地丰富的草药资源并结合自己的生产、生活实践来防病治病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在防病治病方面所采取的技能、疗法以及就地取材的用药方式,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瑶医药体系。瑶医治疗跌打骨折、毒蛇咬伤、风湿病及妇科疾病的效果,历来得到广大患者的公认。大量的临床验证还表明,瑶医药对癌症、红斑狼疮、精神分裂症、癫痫、乙肝、肾炎、糖尿病、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,对肝胆及泌尿系统结石的溶石治疗更受到患者的青睐。

由于种种历史原因,瑶族以前没有本民族的文字,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仅靠口传心记,或通过简单朴素的山歌、故事的形式流传,因此,瑶医药学应属于口承医学。但无论是口承医学还是文传医学,每种医学必有自己的独特理论作为依据和指导,才能赖以生存和发展。瑶医药的独特疗效,恰恰证实了其科学内涵所在。本文就瑶医临证中的治求专方及恶病不补法则并结合临床实际,探讨其科学性所在。

治求专方是在识别疾病的基础上,按照所辨疾病的不同而施以相应固定不变的主方进行诊治。瑶医治病着眼于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,在治疗上注重寻找每个病的主方,即一疾病一主方,专病专方,使之更好地趋近疾病本质。所谓病,通常是指人体机能或形态的异常变化或病理形态的诊断学概念。任何疾病都具有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及病情演变的大致轮廓,在治疗上有一定规律可循,即每个病都有每个病的基本病因、病机、变化规律、主要治疗方法及专门治疗药物。因此瑶医在治疗过程中强调首先要辨明疾病,即辨病,使用专方治疗,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,不轻易更方换药。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兼杂症,则在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。治求专方是对瑶医医疗实践中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,是对瑶医临床治疗经验的升华。治求专方经过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,反映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。

中医临证大力推行辨证论治,但辨证论治自身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,具有一定的不清晰性和随机性,易受假象干扰,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。辨证论治多侧重于疾病某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,重点考虑每个患病个体的机能状态及其所处环境的差异。例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,临床表现多种多样,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不同,加上四时气候、地理环境、体质因素等,对病情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。但这些因素往往可掩盖疾病内在的病理变化,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治疗,疾病症状虽可得以缓解、减轻甚或消失,但疾病却不一定真正根除。这使辨证论治在许多情况下显得较为局限。

同辨证论治相比,辨病论治、治求专方的优势自不待言。首先,治求专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。以久经检验、行之有效的专方来治疗疾病,可以减少在临床工作中的盲目性,保证了疗效。其次,治求专方也有助于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,避免了一些人“胸无定见”、“以人试药”、“以药试病”现象的发生。时下许多医生“惟记方数首,择时尚之药数种,不论何病何症,总以此塞责,偶尔得救,自以为功。其或无效,或至于死,亦诿于病势之常”(《医学源流论·治人必考其验否论》),这种盲目的行为无助于医疗技术的提高,致使医者终生诊病而终生迷惑。